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EEN715ER15E

在舊書鋪里買回來維尼(Vigny)的《詩人日記》(Journald'unpo te),信手翻開,就看見有趣的一條。他說,在法語里,喜樂(bonheur)一個名詞是“好”和“鐘點”兩字拼成,可見好事多磨,只是個把鐘頭的玩意兒(Silebonheurn'taitqu'unebonnedenie!)。我們聯想到我們本國話的說法,也同樣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樂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樂事的飄瞥難留,極清楚地指示出來。所以我們又概嘆說:“歡娛嫌夜短!”因為人在高興的時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無聊,愈覺得日腳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別慢。德語的沉悶(langweile)一詞,據字面上直譯,就是“長時間”的意思。《西游記》里小猴子對孫行者說:“天上一日,下界一年。”這種神話,確反映著人類的心理。天上比人間舒服歡樂,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間一年在天上只當一日過。從此類推,地獄里比人間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難度;段成式《西陽雜俎》就說:“鬼言三年,人間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過來說,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歲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所以,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在凡間已經三十年做了一世的人,在天上還是個未滿月的小孩。但是這種“天算”,也有占便宜的地方:譬如戴君孚《廣異記》載崔參軍捉狐妖,“以桃枝決五下”,長孫無忌說罰得太輕,崔答:“五下是人間五百下,殊非小刑。”可見賣老祝壽等等,在地上最為相宜,而刑罰呢,應該到天上去受。   “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在高興的時候,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罷!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該向痛苦里去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在我們追求和等候的時候,生命又不知不覺地偷度過去。也許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根本不會想到快樂。但是我們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當,我們還理想死后有個天堂,在那里——謝上帝,也有這一天!我們終于享受到永遠的快樂。你看,快樂的引誘,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這樣說來,人生雖痛苦,卻不悲觀,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現在的賬,我們預支了將來去付。為了快活,我們甚至于愿意慢死。   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比較。假使豬真知道快活,那么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豬是否能快樂得像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常看見的。把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時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那時刻的靈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發現這個道理,和發現是非善惡取決于公理而不取決于暴力,一樣重要。公理發現以后,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于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所以我們前面說,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譬如從寫《先知書》的所羅門直到做《海風》詩的馬拉梅(Mallarmé),都覺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體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里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蘇東坡詩就說:“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王丹麓《今世說》也記毛稚黃善病,人以為憂,毛曰:“病味亦佳,第不堪為躁熱人道耳!”在著重體育的西洋,我們也可以找著同樣達觀的人。工愁善病的諾凡利斯(Novalis)在《碎金集》里建立一種病的哲學,說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羅登巴煦(Rodenbach)的詩集《禁錮的生活》(LesViesEncloses)里有專詠病味的一卷,說病是“靈魂的洗滌(puration)”。身體結實、喜歡活動的人采用了這個觀點,就對病痛也感到另有風味。頑健粗壯的十八世紀德國詩人白洛柯斯(B.H.Brockes)第一次害病,覺得是一個“可驚異的大發現(Einebewunderung swrdige Erfindung)”。對于這種人,人生還有什么威脅?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同時也許是自欺。能一貫抱這種態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   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    +10我喜歡

原創 唐小瑭  不惟讀書   早春時節,露天公園里的大片格桑花花開葉正肥,有金黃色、玫瑰粉、桃紅色、淡黃色……明媚鮮妍,雖非紅杏,卻是一大片鬧騰騰亮眼的春意。   跟先生散步到此,情不自禁地贊嘆,然后試探著說:“要不,我們呆會兒趁夜深人靜時,摘點花回家。”話到此,已經想象出這各色花兒插到花瓶里放到茶幾上那滿屋的春色蕩漾。   先生正色:“不行,被人當小偷可不好。寧肯花錢買。”   我撇撇嘴,繼續爭取:“有花堪折直須折。為什么要買?”   老公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出了一番極不負責任的話:“那要不,我先走,在前面等你,你偷偷摘了花,再跑過來追我?”   我嘆口氣,擔心一個人被打沒有人幫我,只好按捺住雀躍的心,悻悻作罷。   其實,曾經有人一本正經地給我糾正過,這花不叫格桑花。可我才懶得記憶它的學名,仍然喜歡叫它“格桑花”, 就如我不喜歡一定要辨別玫瑰或者月季,只是將無論玫瑰還是月季統統稱之為“月季花”。         繼續逛到了花店,買了牡丹回家。   雖不如路邊的格桑花嬌俏,但深紅色的花瓣層層疊疊,喜慶富麗,很是端莊到賞心悅目。   我一邊修剪花枝,一邊跟先生聊天:“老公,來一首跟牡丹相關的詩句?”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先生搶答似的說出來。   “嗨,男人。”我感嘆一句,搖搖頭鄙視地看了先生一眼。   隨之,兩個人哈哈大笑。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劉禹錫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個“動”字,便足以讓人想見牡丹姹紫嫣紅色、傾國傾城貌、春光萬里意。   詩中的京城,指洛陽。而牡丹之所以在洛陽,有一個與武則天有關的傳說。   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初定天下,改唐立周,躊躇滿志,召集文武群臣,設萬人宴以慶功業。當時的長安城,冰天雪地,萬物蕭條,讓則天女皇感覺略有遺憾。 趁著酒興,則天女皇召來百花仙子,下達詔令:“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天地萬物,人皇為大,詔令一出,百花仙子莫敢違之。第二天,盡管依然是天寒地凍,但群芳競艷,甚是美麗。武則天龍顏大悅,邊走邊跟寵臣談笑風生。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簾,格外醒目。武則天星木微瞇,沉聲說道:“這是什么花?竟敢違背朕的旨意。馬上逐出京城,貶到洛陽。”這違抗圣意,堅持不反季開花的就是牡丹。   于是,長安牡丹移居洛陽,卻意外得到了沃土,家家移種,戶戶育植,年盛一年,色照古今。   傳說就是傳說,事實上,武則天稱帝時,定都于洛陽,而非長安。我們還可以繼續傳說,則天女皇定都洛陽,是為了追隨牡丹仙子的國色天香。             還喜歡另一句“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牡丹花艷,玉環人嬌,人花相映,君王笑看,是一種迷離恍惚像做夢般的美。當時的玉環,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膚花貌,襯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的君王,紅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可嘆終究是紅顏薄命,帝王無情,宛轉蛾眉馬前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斯人已去,還好,年年歲歲,有牡丹依舊笑,解釋春風無限恨。 +10我喜歡

上周末,《奇葩說》第六季第四期播出。辯題是: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只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名畫代表高雅的藝術,貓代表弱小的生命。顧名思義,探討這個話題,本質上也就是在討論藝術和生命二者價值的孰輕孰重。   倡導救名畫的是正方。二辯黃執中從一上臺就把立意定得非常高,認為救貓是受限于認知低下,只顧及到“近處的哭聲”,而救名畫則代表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層面,是因為聽到了“遠方的哭聲”,看懂了藝術的價值。       不得不說,聽起來,這無疑是很高級的價值觀,也很難辯駁。   接下來就是李誕的出場,他代表反方,要從黃執中的手中搶票。而他所用的方式卻無比簡單,就是用一種看似輕松卻又極其接地氣的方式,來一一拆解對方所打造出的“高級感”。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看過這期節目后,都成功地被李誕在現場所做的精彩言論深深折服。這段辯論只有9分鐘,卻屢屢爆點,實在是令人直呼過癮:   藝術最大的價值,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   遠方的哭聲也很可憐,但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從樸素的地方做起,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   辯論中他還多次提及“自私”二字,承認自己就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別人想著文明,理性,只有他想著救貓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最后,他不無自嘲地發出了直擊靈魂的拷問:為什么好像只有我是這樣的人?       可是真的只是他是這樣的人嗎,其他人都活得毫無私心嗎?當然不是。   相反,在聽過太多欲蓋彌章的掩飾之后,你會發現,”自私“得如此坦誠的李誕才是真實且睿智的。   一直以來,在傳統觀念里,自私代表的都是某種道德上的瑕疵,只有無私、奉獻、犧牲之類的字眼才是偉光正的,所以在面對選擇時候,個體往往也會被要求舍棄小我,顧全大局。   但事實卻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都活不好的人,他連自己的意愿都正視不了,連身邊的人都照顧不了,又怎么可能有余力去顧及世界?   李誕說,這個世界的維系靠的就是我這樣“自私”的人。我們這樣自私的活著,但是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   真的。不管是救貓,不是救畫,允許每個人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有尊重本心做出選擇的權利,要遠比動輒扯起虛無縹緲的高尚大旗要來得務實得多。       眾所周知,這己經不是李誕第一次在公眾場合以戲謔的方式承認自己的“自私”與“淺薄”了。   其中最為圈粉的,當然要數他的那句名言: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但就是這么奇怪,如此自私淺薄的李誕,不僅不會惹人厭煩,反而還能在娛樂圈頻頻爆紅。要究其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在他的身上,公眾可以感知到一種輕松釋放自我的力量。   他讓我們明白,做人有時候也可以不用活得那么緊繃,那么壓抑,那么絕對正確,與成不成功相比,自己開不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中,都在被鼓勵要樹立宏大理想、高尚情操,要多為大局著想,要努力討取他人的歡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有志青年。   可當我們以此為目標去生活時,往往只會換來現實的重重打擊。因為哪怕拼盡全力,我們依然無法活成這個世界所要求的樣子。   于是,在無數個夜深人靜時分,卸下那些理想主義的包袱,我們看著自己筋疲力盡的心,一定也曾問過自己,生活己經如何艱難,為何還要自己為難自己。   是啊,對于普通人而言,能活好當下,顧好眼前,本就己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為什么還非得談什么宏大理想、高尚情操?   如果多考慮自己的感受,多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真的能讓自己開心,又為什么不可以?   所以,與其說李誕是“自私”的,我更愿意把他的這種生活態度理解成一種看清生活真相后的通透與豁達,是把那些所謂深刻的高遠的東西都化做實實在在的活法:   為自己而活,為眼前的快樂而活。   這不叫自私,而是生命最基本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我們首先應該把自己活成自己所想要的樣子,然后才能扮演好其他角色。     寫到這里,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則頗有意思的新聞。   上海中心城區某小學一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中有一篇閱讀理解,素材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其后的閱讀題中有一題是“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   全班40多名學生中,只有一名學生如實回答“我不會讓梨”,結果被老師打了一個大叉。孩子父親看到后覺得有疑義,就將試卷拍成照片發到微博上,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很顯然,單從語義層面上看,孩子的回答并不存在問題。老師之所以判錯,是基于我們生活中一直潛在的道德評價標準,認為利他才是正確的,利己則是錯誤。   后來曾有記者在采訪中問孩子,為什么不會讓梨,孩子給出的答案是,他認為4歲的孔融不會這樣做,并堅信自己沒有答錯。   其實看完這段采訪,我當時真的挺感觸的。   孩子還小,所以他是誠實的,有勇氣直面人性中利己的本性。但很難講,在經過這么一翻教育后,以后的他在面對類似問題時,還敢不敢再堅持己見。或者,當他成年以后,在面對他人的道德評判時,會不會因為不敢擔起“自私”的指責,而違心地放棄心中所愛?   在這個孩子身上,我們其實也能看見自己成長的影子。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到戴著面具而活的成年人,有太多外界的眼光與標準在要求我們做出改變,而到頭來,我們所能留給自己的,往往也只是一個完全言不由衷的自己。   事實上,道德教育要求人要行善為人,有所奉獻,這本沒有錯。但它最大的悲哀,是一直在避諱談論私利,不愿意承認人應當有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   對此,南懷瑾先生的總結是:人類總是一個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別人能做到無欲無私,以符合圣人的標準。在行為上,自己總難免在私欲的纏縛中打轉。不過,自己都有另一套理由可為自己辯白。   一邊是理想中境界,一邊是真實的欲望與人性,你越糾結,只會痛苦。不如簡單點,坦誠地面對自己,只選讓自己開心的答案。   4   這個世界有沒有真正無私高尚的人呢?   我相信,一定有。他們在思想境界上已完成了對小我的超越,也愿意奉獻自身去造福他人。   但前提是,這種無私是要建立在個人自由選擇的基礎上,而不是被強加被要求的結果。   怕就怕,把這種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畢竟,對于絕對大多數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最大的理想,不過就是能平安健康、開心快樂地活著。除此之外,都是重負。   我們不想成為英雄,只想在自己普通的人生里過好每一天,負好對自己應盡的責任,這并沒有什么值得被指責的。   關于“自私”,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解釋得特別好:   說別人自私,往往是因為沒有更好的理由。如果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跑了,你說他偷竊,說他搶劫,但你不會說他自私。只有東西是別人的,自己想要卻求而不得,想不出其他的說辭,這才說他自私。   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真正的自私,其實是強行要求別人無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也許在外人眼中,那是應該要被割舍的,但在他那里,那就是他心之所向的選擇。這無關是非對錯,只是活法不同罷了。   人間也許不值得,但你值得所有的善待與美好。   無數的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好的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真實地做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好與壞,我們才能活得更坦然。   自私點,挺好的。        —END—     作者簡介:念念,80后女子,念念沐心主筆,可文藝,也可理性,堅信只要念念不忘,歲月必有回響。 +10我喜歡


台中減碳標章服務台北企業碳足跡管理台南ISO 14064碳足跡盤查桃園碳足跡環境資訊驗證
桃園碳足跡驗證 新竹減碳標籤認證機構 推薦針對ISO 14067碳足跡標章輔導驗證單位新竹碳足跡管理 桃園減碳標章認證機構 推薦碳足跡服務及核發CE證書單位桃園綠色能源規範認證 台南ISO 14067碳足跡盤查 推薦碳足跡服務及核發CE證書單位

arrow
arrow

    嚴選一批好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